从本质上看,这场风波折射出娱乐圈“流量至上”的深层困境。当CP营销成为快速制造话题、带动播放量的“捷径”,部分从业者便开始模糊艺术创作与商业炒作的边界。
但观众的耐心其实正在流失——从最初的“磕糖狂欢”到如今的“警惕炒作”,公众对娱乐圈“剧本式互动”的容忍度越来越低。
或许,比起纠结“绯闻真假”,更该思考的是:演员的演技、作品的质量,才是立足行业的根本。当某个艺人需要靠“捆绑他人”来维持热度时,恰恰说明其自身的竞争力早已出现危机。
而对于观众而言,保持理性追星、不被过度营销裹挟,或许才是对自己和行业最负责任的态度。毕竟,我们最终爱上的,应该是角色的魅力,而非精心编织的“人设”。